6月22日,第三届IC NANSHA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300多位专家学者和商业精英齐聚南沙,共享世界前沿信息,深入探讨发展趋势,积极支撑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南沙连续第三年举行的芯片与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论坛。
三年来,在三届IC NANSHA大会成功举行的同时,南沙芯片领域也迎来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高光时刻”,二者遥相呼应,共同见证着南沙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吹响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号角;制订《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广东“强芯工程”重大项目芯粤能15个月即建成投产;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南沙……南沙在该领域的多张蓝图规划已经落地成为现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
从配套政策,到产业链条、产业空间,与“芯”力量相关的诸多要素随着这一枚小小芯片顺势而动,书写下属于南沙的“芯”篇章。
“芯”政策
“‘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强芯九条”等提供有力保障
在第三届IC NANSHA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从区位优势独特、发展空间广阔、战略地位突出、面向世界开放、要素供给充分等五大优势推介南沙。他强调,南沙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把“企业家是南沙发展最重要的第一资源”这个理念贯穿到各级部门。“希望企业家在南沙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南沙各级政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
刘炜表示,不久前,南沙还出台了《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的若干措施》,真心诚意、真金白银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同时,南沙也在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积极打造适合生活的配套环境,为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创造理想家园。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持续落实,有望加速2016年以来积累的设备更新需求释放。此外,上海近日推出设备更新补贴细则,存量国二设备更换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享受补贴,补贴力度较高,有望进一步刺激终端客户换机需求。
诚然,产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撑。回望近些年,政策、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南沙汇聚,为南沙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促进产业生态圈能级持续提升。
早在2022年6月,南沙便发布了国家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政策体系(以下简称“‘四链’融合政策体系”),从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培养孵化等全生命周期给予企业扶持,如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企业落户奖励最高3000万元,企业进驻重点集聚区给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
在共性核心政策之余,特色专项政策也可圈可点。同样在2年前,为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沙制订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强芯九条》”)。
《强芯九条》从重大项目落户、企业融资、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补贴企业生产性用电、支持企业开展车规级认证等9个方面进行扶持:对新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给予总投入10%、最高3亿元落户支持;融资跟进投资最高5000万元;按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际投资额30%,给予最高3000万元一次性补贴。加之落地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一系列政策,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政策加持,南沙还有通畅的融资渠道,不仅落地了21.3亿元的广东省集成电路风投子基金和300亿元粤财半导体二期等专项基金,还落户2000亿元的广州产投母基金,以“子基金+直投”的模式运作,重点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为企业提供宽松良好的资金环境。
对此,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深有感触。“芯谋研究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智库,和很多地方政府都有过深入合作,在南沙的合作确实是非常愉快的。”他对南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确实勤奋担当,积极有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港科大校友、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年年参加IC NANSHA。今年,他的感受很强烈:一是南沙芯片产业发展的快超乎想象,二是业界对南沙的信心空前强。“面对全球化竞争,政府、企业、资本、高校在南沙共同携手,集中发力。虽然行业面临挑战不小,但危中有机,南沙厚积薄发,势必将迎来芯机遇!”
“芯”势力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
南沙芯片产业萌芽于2006年,一些企业早在18年前就在南沙布局芯片业务。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肖国伟在南沙资讯科技园一个不足500平方米的无尘净化实验室里,开展了LED芯片倒装焊技术的产业化研究。不久后,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电子”)在南沙创办。
18年来,晶科电子已从数人的小团队成长为深耕光电半导体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并孵化出全资控股子公司——联晶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南沙也从偏远的滩涂蕉林,蝶变成一片“芯芯”向荣的发展热土,让“芯”势力不断涌现。
《广州市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公众意见稿)》显示,截至2023年9月,南沙区内共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13家,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应用为牵引,半导体照明为龙头,电力电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特色,是国内仅有的以车规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为核心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2022年底,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共申请专利超过663项,已授权超过373项,专利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第三届IC NANSHA大会的企业展会现场,也能看到诸多“芯”势力崭露头角。其中,奕行智能这次带来的两个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分别是AI图像处理引擎“灵境”和AI智驾算力芯片“拂晓”。“灵境”是奕行智能开发的全球首颗基于RISC-V架构图像处理芯片,该芯片拥有多项创新技术,以AI为核心,采用图像增强显示技术,通过高效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连接接口,实现色彩精准调校,为汽车显示带来新的飞跃。
“奕行智能在南沙成立公司近两年,在商业落地上已经签署数亿元人民币的合同,在产品上推出了两个大型的SOC芯片。去年公司收入已经超6000万元人民币,呈现稳健、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奕行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0杨宜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在杨宜看来,南沙在应用侧上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尤其是汽车产业对芯片产业有明显拉动作用,与此同时,南沙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链条已经打通,芯片企业有一个健全环境。
“芯”链条
对产业链条进行针对性布局,已初具规模
尽管外观微小,但一枚芯片的背后却涉及庞大的配套体系与复杂的制作工艺。从原材料到最终成片,涵盖了晶圆制造、设计加工、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在单个“芯”势力涌现的同时,也需对产业链条进行针对性布局。
通过梳理可发现,自引进第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晶科电子以来,南沙于近年陆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产业链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中游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以及下游的应用等环节。目前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共同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在南沙茁壮成长。
具体来看,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领域,引进了南砂晶圆、微纳光刻胶等一批知名企业,华南最大的半导体特气供应商广钢气体去年上市。在设备领域,封装设备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阿达智能、省龙头企业大族激光集团项目已落户。
在设计领域,奕行智能完成2款车规级芯片流片,正主攻研发国际先进水平大算力芯片;鸿钧微电子基于ARM架构的CPU芯片,将助力广州市在大芯片设计领域实现“0”的突破。在制造领域,广东“强芯工程”重大项目芯粤能15个月即建成投产。
按照此前规划,芯粤能碳化硅芯片项目分两期进行,规划建设年产24万片6英寸和24万片8英寸碳化硅芯片生产线。项目一期达产年产值40亿元,二期达产后合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将极大缓解当前国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紧缺的现状。芯粤能晶圆厂厂长邵永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工厂正在进行产能爬坡,预计在2024年底,实现年产24万片6英寸碳化硅芯片的规划产能。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的联晶智能项目,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的智能LED车灯模组、高端封装部件、新型显示器件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同时依托其母公司晶科电子在LED倒装芯片、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方面的技术储备,从上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角度形成光、热一体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成功攻克半导体光源“光密度及热密度”的难题。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随着广汽丰田新能源、合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集聚,以及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相关业务在南沙铺开,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逐步在南沙崛起。与之配套的汽车系统智能化、网联化,都需要芯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将形成有效联动,推动区内产业链协同发展。
若是用数字进一步估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应用端市场中汽车芯片的发展潜力。2022年,南沙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56.99亿元,同比增长19.3%;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居全市第一。按照燃油车单车芯片价值量500元估算,2022年南沙区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随着广汽丰田第五生产线、合创汽车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按新能源汽车单车芯片价值量5000元估算,预计到2027年南沙区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
“芯”空间
“芯片大厂”“芯片一条街”逐渐形成
当“芯”势力不断聚合成“芯”链条,一个个蕴含发展潜力的“芯”空间也在南沙逐渐形成。
目前,紧邻深中通道南沙支线的万顷沙镇,一个占地面积超2平方公里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园区已经建成。顺着万顷沙镇正翔路一路往前,南砂晶圆、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等多家“芯片大厂”在这里依次排开。业内将这里称作南沙“芯片一条街”。在这条街上,芯粤能、芯聚能连接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汽车半导体产业链,而上游碳化硅衬底晶片厂家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则连接着中山制晶基地。
当然,用于承载芯片产业的南沙“芯”空间,远不止这2平方公里。南沙还构建了数字谷、明珠科学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数字谷规划8平方公里,将建设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检验检测、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产业。研发设计环节,在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布局设计总部、研发中心、研发中试线和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在南沙,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新“芯空间”,那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该校的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由国际知名的高端芯片和EDA专家须江担任主任。为了培养更多高端芯片领域的高质量人才,须江毅然回国,并在三年时间里,带领招聘团队从境外引进二十多位芯片领域的专家,全职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承担教学任务。一套完整的高质量芯片人才快速培育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校内建立;再搭配上该校3000平方米的芯片中央实验室,从芯片设计、测量、测试到应用场景的科研仪器一应俱全,将在未来为南沙输送更多芯片人才。
随着配套政策、产业链条、产业空间等一系列发展要素不断集聚,未来的发展目标也已逐渐明晰:根据2023年9月发布的《广州市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公众意见稿)》,到2027年,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6英寸SiC衬底良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英寸SiC晶圆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出强度超过2000万元/亩,达产后年均财政贡献超过80万元/亩。
具体细分到芯片制造的各个环节:到2027年,晶圆制造环节产值规模超过220亿元,封测环节产值规模超过80亿元,芯片设计环节总体销售额突破40亿元(其中汽车领域销售额超过15亿元),材料环节总体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设备环节总体产值规模超过60亿元。
锚定2027年产业产值超500亿元目标,南沙将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关键材料研发、检验检测设备、先进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布局南沙、集聚发展,充分利用粤港澳合作和大湾区市场优势,聚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有力支撑广东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
采写:南都·创享湾区见习记者 吴文伟
通讯员:罗瑞娴 薛丹丹 胡亦非武汉股票期货配资